|
http://www.paper.com.cn 2018-07-30
|
新一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行動已全面啟動,除了要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開展“回頭看”外,還將首次對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開展大督查。 對于這兩大新增進地區尤其是汾渭平原,本輪強化督查將重點查什么? 鋼鐵鑄造類“散亂污”成督查重點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透露: 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這一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將針對汾渭平原11個城市開展全面督查,主要是按去年“2+26”城督查做法,以縣(市、區)為中心,重點抓“散亂污”企業整治。 “尤其是該地區鋼鐵、鑄造類‘散亂污’企業污染問題,更是本次督查的重點。” 去年督查重點放在了“2+26”城,而今年將擴展至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我們會根據不同地區特點采取不同的舉措,列出重點督查清單。汾渭平原與其它地區情況相對不同,采取措施也不一樣。 本輪督查還將重點排查汾渭平原燃煤清潔替代、小鍋爐淘汰改造、工業企業環保設施安裝、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秋冬季錯峰生產企業停限產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以及工業爐窯、礦山治理、小火電淘汰、揚塵治理及秸桿焚燒等情況。 去年5月份,京津冀及周邊28城所有45米以上的煙囪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控設備,并且和環保部聯網。通過聯網數據,我們可隨時看到每個企業的排放情況以及監控設施運行狀況。1532家企業共安裝在線監控設備2935個,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 “從監控數據來看,鋼鐵企業數量大概占到全部高架源企業10%左右,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三項指標排放量均占到了全部高架源企業三分之一。”他坦言,所以鋼鐵行業始終是強化督查的工作重點。 今年6月初,國家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專項抽查行動第一組赴山西運城市開展現場抽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運城市被列進了汾渭平原重點督查地區。 6月6日,抽查組在運城市絳縣共現場抽查了鋼鐵、鑄造、鐵合金企業27家,而絳縣全縣涉鋼及鑄造類企業排查總數是32家(包括縣開發區7家)。抽查發現,這些企業大部分環保很難達標。抽查組專家表示,很多被抽查企業環保設施不完備,有些還不帶除塵,基本可歸類為小作坊式“散亂污”企業,廠區很小、很臟、很亂。 經濟觀察網記者現場發現: 多數企業工業垃圾亂堆亂放,地面灰塵較厚,風一刮到處都是。盡管抽查時企業已被關停,但廠區內仍能聞到刺鼻氣味,企業生產環境比較惡劣。 這些企業基本都是用中頻爐或沖天爐融化廢鋼鐵、鐵合金,澆鑄制作鑄件的企業,產品類型包括井蓋、鎖匹、扣件、閥門等,規模都比較小,有的才幾十人。大多分散在村鎮里(僅少部分在縣開發區),且緊挨村民房屋,對周邊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 抽查組的一位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說: “絕大多數企業門口連招牌都沒有,這是否在逃避國家檢查,值得思考。很多企業要么無基本治污設施,要么設施老舊,治理效果堪憂。若按環保標準要求,十有八九都達不了標,而且生產工藝很落后,后續改造難度較大,上一套環保設備至少上百萬元,小老板們很難承擔得起。” 第一抽查組認為,目前絳縣涉鋼及鑄造類企業面臨的環保整治形勢嚴峻,環保工作急需加強。 山西省經信委投資與規劃處處長說: 對于鋼鐵、鑄造類“散亂污”企業,不能整改的還是要以關停為主,畢竟這些企業改造升級面臨諸多難題,環保方面也很難過關。 排放標準將加嚴并逐步推廣 “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說: “今年初,環保部發布了《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已有的鋼鐵、火電等行業,從今年10月1日起,執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特別排放限值。 這一政策是國家對污染嚴重地區采取的更加嚴厲的措施,隨著國家和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的越來越高,政策標準必將加嚴,并將逐步推廣到其他城市。” 聚焦督查 本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共分三個階段,總體安排從2018年6月11日到2019年4月28日,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3個重點區域開展強化督查。 1第一階段(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19日) 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回頭看”,重點排查“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鍋爐淘汰、部督辦問題整改等情況,全面排查發現新的涉氣環境問題。 2第二階段(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 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全面督查,重點排查汾渭平原“散亂污”企業及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建檔立卡和自查整治情況;排查39個城市工業企業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排查工業爐窯、礦山治理、小火電淘汰、揚塵治理及秸桿焚燒等情況。 3第三階段(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 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長三角地區落實減排措施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開展檢查。排查清潔取暖及燃煤替代情況,排查各城市錯峰生產企業停限產措施落實情況,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時,排查重點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及相關措施落實情況。 督查采取按縣(市、區)駐點的方式,1-3個縣(市、區)設一個督查組。“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機動式督查。 汾渭平原11個城市主要是按照去年“2+26”城市督查做法,以縣(市、區)為中心,重點抓“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清潔替代和小鍋爐整治、秋冬季錯峰生產企業停限產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 長三角地區的督查主要是以重污染天氣應對為主,檢查地方落實削峰降頻措施,減少重污染天氣出現頻次,降低污染峰值。也不排除在后兩年的強化督查時對長三角地區開展大規模駐點督查,這取決于今年機動式督查的效果。 目前,正在進行第一階段(今年6月11日至8月19日)督查,主要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開展“回頭看”,重點排查“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鍋爐淘汰、部督辦問題整改等情況,全面排查發現新的涉氣環境問題。 根據生態環境部最新通報: 截至6月24日第一輪次督查結束,200個督查組排查發現涉氣環境問題2690個。其中涉氣“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問題355個,淘汰燃煤鍋爐問題78個,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問題180個,工業企業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問題190個,VOCs整治不到位問題346個,建筑工地未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750個,工業粉塵無組織排放660個等。 “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說: “本輪督查覆蓋范圍更廣,從京津冀及周邊28個城市擴展到了80個城市。督查采取按縣(區)駐點的方式,1-3個縣(市、區)設一個督查組。“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機動式督查。 此次督查參與人員更多,去年抽調地方及部直屬單位約8000人次參加督查、巡查和特別行動工作。今年將調集3萬人參加攻堅戰,重中之重還是藍天保衛戰,3萬人當中有1.8萬人是圍繞著藍天保衛戰開展工作的。” 問 “散亂污”整治是強化督查的重點,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今年底前要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 請問有哪些具體措施? 遇到了哪些困難? 如何確保地方按時整改到位? 答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答: “散亂污”是去年強化督查抓的重點之一。去年空氣質量的改善,整治“散亂污”企業貢獻率約占30%,散煤治理約占40%。由于“散亂污”企業存在規模小,作坊式,易流竄,易反彈等特點,導致整治“散亂污”企業不可能一蹴而就。 整治“散亂污”的問題,應該做好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依靠科技,精準發現問題。 充分發揮“熱點網格”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確定大氣污染物濃度較高或出現濃度異常變化的網格區域,提高督查組發現問題的準確性。同時,通過污染物濃度變化情況,對督查組發現問題的準確性進行評估,督查成效和污染物濃度變化相互印證。 二是優化分組,調動督查組積極性。 我們根據縣域“散亂污”數量,優化分組,做到每個督查組都有任務。在去年評比“每周一星”的基礎上,今年我們評比“每周一榜”,每周表揚排名前十的督查組,并對外公開。每月對表現突出人員,向其省、市人民政府致函予以表揚,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三是壓實責任,推動問題解決。 “散亂污”整治一定是把責任壓給地方黨委政府,一旦發現問題嚴重的,要按照量化問責辦法來追責。清單內“散亂污”整改不到位的或者死灰復燃的,發現兩件就處理副縣長,四件處理縣長,六件處理縣委書記,以此督促地方政府抓好落實。 下一步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散亂污”整治仍然是重點。在確保整改到位方面: 第一是要建立量化問責規定。 去年“散亂污”抓得比較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制定了量化問責規定。根據不同問題的數量,實施量化問責。 第二是公開透明。 對督查發現的問題,我部以正式督辦函的形式交辦地方政府,責令限期整改;同時向社會全面公開問題清單,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是按縣派駐督查組,不再設巡查組 由督查組駐點在固定的縣(市、區),每兩輪督查后,對前期發現的問題開展一周的核查,對問題緊盯不放,反復查,確保整改到位。 |